15190573616
中国玻璃纤维制造厂商也会受到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由于全球对玻璃纤维需求量的下降,他们可能暂时对新产能的投资。然而,与西方制造商相比,这基本上不会影响他们的成本竞争力(高产量、规模效应、更低的平均劳动力
中国玻璃纤维制造厂商也会受到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由于全球对玻璃纤维需求量的下降,他们可能暂时对新产能的投资。然而,与西方制造商相比,这基本上不会影响他们的成本竞争力(高产量、规模效应、更低的平均劳动力成本等)。玻纤短期需求低迷,库存压力较大。金融危机前玻纤全球供需基本平衡,01年-07年全球复合增长率在8%以上,中国需求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01年-07年中国复合增长率在23%以上,预计08-12年将保持15%的增长率。受金融危机影响,短期需求下滑明显丙烯酸玻纤套管,仅在风电领域有所增长,国内需求难以弥补缺口。玻纤产品不可限产的特点加剧了短期库存压力。
玻璃纤维管原料坯管本身就有接头,玻璃纤维坯管原材料厂家参差不齐,从小编了解到的原材料来看有46%的玻璃纤维坯管不良,这就导致玻璃纤维管成品会出现接头;玻璃纤维管坯管上漆过程中,玻璃纤维管半成品会出现不良,这就需要将不良的一段套管剪刀聚氨酯玻纤套管,便出现了新的接头;玻璃纤维管检测标准每个厂家定义的不同,这也导致了接头出现的多少不一致,比如说A长是100米检测两次,就需要没隔50米剪断一截进行检测,剩下的接上,也形成了接头。
中国对玻璃纤维和树脂的需求完全可由本地生产满足。在玻璃纤维方面,既有本国的厂商,如巨石、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占全国现有产能的60%),也有国际厂商,即PPG和OCV(占中国市场的11%)。
中国市场仍会由制造地的转移趋势所促动。例如,在中国玻璃纤维市场,国际厂商正计划发展他们的产能,从2008年的30万t发展到2012年的60万t。然而,这一增长与本国厂商的扩产计划(从160万t发展到280万t)相比却很有限。2012年世界玻纤五强在中国的产能(万t):巨石:150;重庆国际:70;泰山玻纤: 60;PPG:37;OCV:20。
玻璃纤维纱是金属材料的替代材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玻璃纤维成为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环保、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玻璃纤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玻璃纤维生产消费的主要市场为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其人均玻璃纤维消费量较高。欧洲是玻璃纤维消费的地区,其用量占全球生产量的40%。
目前中国国内的热缩材料用于汽车制造的市场占比还非常低,只有20%左右,全球80%的市场占比被美国瑞侃与日本住友占据,随着国内在汽车行业认证上的通过以及成本上的优势,汽车用热缩套管的市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用双壁热缩套管的价格只有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的20%-50%。按照国内目前对汽车行业的供货情况分析,如果全部换成中国产汽车用热缩套管,平均每台汽车的使用价值大概为100-200元,而使用国外的热缩套管的价格为200-500元。假设中国汽车用热缩套管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0%,全球每年7000万台的产量计算,中国汽车用热缩套管的市场空间将达到42 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