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0573616
在成型技术方面,中国复合材料工业与北美洲和欧洲的明显差别在于,中国仍以手工工艺为主,占35%-45%,而北美洲和欧洲为15%-20%。中国的注塑工艺仍欠发达,只占15%-20%,而北美洲和欧洲为45%
在成型技术方面,中国复合材料工业与北美洲和欧洲的明显差别在于,中国仍以手工工艺为主,占35%-45%,而北美洲和欧洲为15%-20%。中国的注塑工艺仍欠发达聚氨酯玻璃纤维套管,只占15%-20%,而北美洲和欧洲为45%-50%。
在今后5年内,中国复合材料市场会以高速增长,年增率约8%-9%。中国复合材料人均用量将从2007年的1.2kg增加到2013年的2kg左右(欧洲2013年的人均用量为3kg-4kg)2007至2013年期间,中国复合材料预期增长的重点在建筑和基本建设行业(占未来增长的39%),汽车领域也很强劲(16%),其次是管道制造业(13%)。
玻璃纤维套管的耐水性测试,国外早有报道丙烯酸玻纤套管,通常情况下对于玻璃纤维套管的耐水性测定都是采取固定体积的水,并在额定温度环境下浸泡一定时间,所得出的数据,此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常规环境下,玻璃纤维套管与水的化学反应速度很慢,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并且测定的数据不够明显;还有一种方法聚氨酯玻纤套管,是把玻璃纤维套管浸入固定容器的水中,把水煮沸,加快玻璃纤维套管与水的反应速度,此方法快速有效。但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水温的升高,玻璃纤维套管先与沸水发生了水解反应,有一定的弱碱性离子析出,进而发生一定的碱性腐蚀,对实验数据造成一定的干扰,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够严谨。
硅树脂玻纤管在坯管编织成型后,需要涂浸有机硅树脂,当有机硅树脂浓度不合适或者在稀释剂没有充分融合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玻璃纤维套管的壁厚不均匀。漆桶使用时间过长,桶内的有机硅树脂长期没有更新,容易导致溶剂结晶或结块的现象,这些结晶或结块涂浸在玻璃纤维套管上,也会导致成品套管的壁厚不均匀。造成玻璃纤维套管的壁厚不达标是大概率事件。为了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比例,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以上现象的产生,采用定期和不定期双机制经常性的保养检查设备,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品控检测机制,杜良品流向市场!
我国玻璃纤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质量已处中水平,深加工产品比例逐年提升。世界玻璃纤维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寡头垄断格局,中国作为新生力量,经过近五年来年均25%以上的产能增速,预计今年将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成为国际玻璃纤维纱市场的新宠。国内玻璃纤维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拉动。国际市场的扩大,给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留下了发展空间;而的迅速增长,主要来自下游消费行业的快速发展。玻璃纤维纱在电子电气行业的主要产品为硅树脂玻纤套管和硅橡胶玻纤套管。
内胶外纤套管系由硅橡胶挤出成型后, 外加编织玻璃纤维再经涂以硅树脂高温处理而成; 具有良好的绝缘耐温保护作用。根据不同行业需要也可生产纯硅胶软管,直接使用。
麦拉管又叫聚酯热缩管或PET热缩套管,是我司的拳头产品之一,具有环保无毒,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任何危害。聚酯热缩管产品通过SGS环保检测,达到SS-00259环保标准。机械强度、耐高温性能和电绝缘性能都远远地超过了传统PVC热缩套管,而在使用方法上和传统的pvc热缩套管没有区别,不会增加用户的设备投资,是PVC热缩套管的升级换代产品,主要应用于电池、电解电容、线束加工、电气绝缘等领域。
中国的热缩材料制品形成产业化生产已经近20年了,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从整体来看世界热缩材料市场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我国也不例外,热缩材料产品未来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开始进入重化工阶段,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预计高铁热缩材料、汽车热缩套管与电力建设类热缩材料等将成为我国应用热缩材料领域未来增长速度较快的点,从而有望拉动我国热缩材料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成长期